陆苇,鹰潭市中心城区总医院中医院院区针灸科一名医生,目前为第28批援突尼斯医疗队队员,于2023年12月25日踏上了援助非洲的征程,在突尼斯西迪布济德大区医院进行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她运用针灸、头针、电针、耳穴压豆、拔罐、闪罐、刺络放血、艾灸等特色中医治疗方法解决了当地病人的疾苦,还医治了一些疑难杂症,共诊治患者2000余人次。当地患者通过口口相传,了解到中医针灸的神奇疗效,他们纷纷慕名而来,从城市的各个角落,甚至周边城市,不畏路途遥远,只为求得一份健康和安宁。
她带着对中医针灸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将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带到了这片遥远而神秘的大陆上。在突尼斯工作的这段时间里,陆苇医生不仅面对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医疗环境的挑战,更肩负着传播中医文化、服务当地民众的重任。她运用精湛的针灸技艺,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广泛赞誉和信赖,被誉为“银针医生”。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CCTV13以“仁心仁术架起中非友谊桥梁”为题,宣传了以陆苇为代表的援突尼斯医疗队。
独特的中医诊疗方法
由于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颈肩腰腿痛、膝关节疼痛、头痛、面瘫、偏瘫等成为突尼斯的常见病,但当地医疗资源匮乏,许多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治,新病拖成了久病、慢病,这些都加大了医疗难度。而作为治疗颈肩腰腿痛、膝关节疼痛、面瘫、偏瘫的重要疗法,中医针灸以其"简、便、廉、验",得到当地患者的信任。她通过对病人详细查体及询问病史、症状等,及时做出诊断,在治疗过程中,她注重因人而异,因病施治,灵活运用针灸、电针、耳穴压豆、拔罐、闪罐、刺络放血、艾灸等中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由于突尼斯地区早晚温差显著,容易导致人们着凉受寒,进而使得面瘫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然而,当地民众对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的独特优势并不了解。为了提高大家对面瘫这一疾病的认识以及中医针灸疗法的认知度,陆苇不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在翻译老师的协助下,特意用法语编写了一份详尽易懂的面瘫知识宣传资料。这份珍贵的资料被精心制作成醒目的宣传栏,并悬挂于诊所内显眼的位置,旨在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宝贵的信息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面瘫及其有效治疗方法——中医针灸,从而弥补了该地区对于该病种认知上的不足。
跨越国界的医患情深
最令陆苇动容的,莫过于那些患者对中医针灸那份深沉的信任。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疾病折磨后,通过中医针灸这一独特疗法,终于获得了令人欣慰的治疗效果。2024年5月,一封来自西迪患者的感谢信温暖了她的心房。在信中,这位患者深情地写道:“您帮着我治愈了疾病,整理好心情,让我变得乐观,从此不再受头疼的侵扰,得益于您,我现在才能继续我的学业。”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陆苇医生无尽的感激之情及对中国医师的高度赞誉。每当看到康复后的患者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听到他们说“Merci beaucoup”(非常感谢)时,陆苇心中便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成就感。更让人感动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行走于街道上时,还能偶尔遇到熟悉的面孔用中文向自己问好——这不仅是对自己个人的认可,更是当地居民对整个中医团队乃至所有曾在此服务过的中国医生们深厚情谊的真实写照。然而,深知这份信任背后凝聚着无数前辈辛勤付出的陆苇,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明白这是集体努力的结果而非个人功劳。
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援外工作是一座连接不同文化和国家的桥梁。抵达目的地后,她说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的风景、建筑都与中国的一切截然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陆苇医生努力学习当地的语言,尝试当地的美食,尊重他们的习俗和信仰。这种直接的交流让她体会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她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友好人士给队员们准备的当地美食(左四为陆苇)
收获与感悟
回顾过去的11个月援非时光,陆苇医生感慨万千。她说:“作为一名中医针灸医生,能够将自己的所学所长用于服务突尼斯人民,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针灸的神奇魅力,更让我感受到了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她将继续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将针灸技术在突尼斯大地上继续开花结果!